气壮山河大撤退 彪炳千古载史册 ------宜昌大撤退纪念园
发布日期:2017-03-14 17:0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伍家岗政府网   字号:[    ]


  发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宜昌大撤退,是一部民族救亡的悲壮史诗和英雄乐章。浩然正气,低徊大江流日夜,高悬星汉壮春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东方战场中国宜昌大撤退与西线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齐名,气壮山河,彪炳史册”。这是宜昌大撤退纪念园雕塑上的铭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1940年5月,德国法西斯军队向法国进犯,英国远征军队和部分法国军队33万人溃退到法国北部海港城市敦刻尔克,到6月初通过英吉利海峡向英国撤退,尽管英法军队遭受较大损失,但为后来反攻德国法西斯军队保存了实力。
  无独有偶,在中国的战场上,在荆楚大地上,在同一时间里,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发动了“沙宜战役”,“枣宜战役”。在大批军工物资和人员撤到宜昌,然后通过长江三峡抢运入川。力挽狂澜的宜昌大撤退,谱写了宜昌近代历史上壮丽的篇章。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行全面抗战,抵御向中国疯狂进攻的日本侵略军。8月10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沿海、沿江城市的重要工厂及生活生产基地的设备物资及人员内迁问题。接着,上海“八一三”淞沪开战,时局变为更加紧迫,广大民众简直生活在战火硝烟中,为将大批工厂设备和人员向内地撤迁,坚持日夜奋战。1938年初,大量的生产设备和人员内撤到华中最大城市武汉。4月,日本侵略军动用绝大部分侵华兵力夹击武汉。战争异常惨烈。重镇武汉失守。在这种危机时刻,再次实施内迁,从长三角一带转运至武汉的大量设备、物资以及人员很快就撤到了三峡一线宜昌,然后组织抢运入川。1938年9月的宜昌,中国的兵工业、航空工业、设备制造业、轻工业等物资云集于此,大量的武器弹药、燃油 也都在江边集中。当时的宜昌已是人海茫茫。
  为了使西迁行动有序进行,在湖北建立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武汉、宜昌等地积极发展党员,还在长江航运战线上、船工队伍中建立了地下党组织,组建了海员工会组织。组建了宣传抗战团体,动员广大民众、鼓舞广大抗战官兵、壮大宣传抗战的声势。特别是在外来人员猛烈增长的宜昌,中共地下党组织广泛宣传号召外来人员积极行动起来,也参加了当时抢运宜昌战略物资的抗日救亡运动。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把救人放在第一位”。 1938年在流入宜昌的人群中,大量的是难民。就在这非常时期,宜昌成立了非常时期难民救济总会,在宜昌各地开设了多家难民收容所,民间的社会救济组织也设立了难民收容机构。据当时有关部门的统计,截至1938年8月22日,安置和转送难民13577人,及时疏散7000余人。在抢运难民的过程中,把拯救抢运难童提到保护国家未来人才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上来,妇女界知名人士宋美龄、邓颖超等在武汉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在大后方各地成立保育院收容战区失散孤儿,交通要道设立了接运站负责难童接送转运工作。由于宜昌是通往大西南的咽喉要地,宜昌承担了保育会输送到大后方近1.5万儿童的接运重任。这些难童经河南、安徽、武汉等地转来宜昌作暂时安置,再抢运到大后方。当时宜昌的教堂、医院、哀欧拿女子中学等许多建筑物作为难童收容点。
  宜昌告急,世人关注。内迁到宜昌的这些堆积如山的宝贵资源,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命脉所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重庆民生公司负责人爱国人士卢作孚由重庆飞抵宜昌,组织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了以迅速抢运150多万人员及100多万吨物资为目的,作出以三峡中水位发生变化的有效40天内,限时运输抢运计划。1938年10月至11月,面临日军飞机临空投弹的危险时刻,面临天气恶劣环境,宜昌江边声响震天,轮船的汽笛声日夜不停,2000多名装卸工人抢运工作从未停歇。坚持日夜奋战,宜昌江边所有码头,一队队装卸工人吆喝着响亮的码头号子,肩挑背扛,将一台又一台机器设备运上驳船,搬上入川的轮船上。一艘艘船支、一排排船队,伴随着响彻如云的船工号子往返穿梭于三峡激流险滩之中。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如期完成抢运任务,演绎了中国宜昌大撤退最为壮观的一幕!
  有人评价:抗战中的宜昌大撤退,保留了中国抗战工业命脉的伟大壮举!
  地名(文字说明)
  宜昌大撤退纪念园位于宜昌长江大桥西侧。于2008年10月22日正式开园。主体雕塑为1938.10.11,将历史定格在这个重大而特殊的时刻。主体雕塑为钢筋混凝土骨架外贴红色花岗岩浅浮雕。雕塑由数字和铁锚组成,外形取船和长城之形,寓意中华民族之魂。纪念园占地5000余平方米,包括主题雕塑和广场两大部分。雕塑长15米,高9米,厚3米。雕塑上的铭文925个字。工程总投资317万元。
  修建宜昌大撤退纪念园 ,为了缅怀70多年前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先烈和在宜昌大撤退中死难的同胞们,牢记历史。宜昌大撤退纪念园的修建,既是对先辈英灵的告慰,也是留给后人的永恒纪念。
  1938年10月,侵华日军进逼武汉。陪都重庆、西南地区即为战时大后方,进出四川最便利的长江水道,就成为中国抗战重要的运输生命线。为将滞留在宜昌的3万余名人员和近10万吨民族工业精华、战时物资抢运进川,保存好能长期抗击日本法西斯 的力量,重庆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过人的胆识,倾力组织民生轮船公司的职工和船只,冒着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在40天的时间里,成功完成了这一非常壮举,这一次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中国抗战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注:本文部分材料引自《船王卢作孚》
  照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一篇:白马山的故事下一篇:龙盘湖的传说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气壮山河大撤退 彪炳千古载史册 ------宜昌大撤退纪念园 - 最美地名故事 - 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政府
导航12